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物候现象
二十四节气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卵化而出,故古人认为,萤火虫由腐草变化而成。
二候士润溽暑:湿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这种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三候大雨时行:这一时期常有雷雨降临,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起伏香
大暑时节旱、涝、风灾泛滥,农民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任务很重。因此百姓会常在此时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喝暑羊
紧张的夏收劳动之后,全家会聚在一起庆祝,吃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诵读经典
古诗词里的大暑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古人眼里的盛夏韵味吧!二十四节气
《销暑》
唐·白居易
何 以 销 烦 暑 , 端 居 一 院 中 。
眼 前 无 长 物 , 窗 下 有 清 风 。
热 散 由 心 静 , 凉 生 为 室 空 。
此 时 身 自 得 , 难 更 与 人 同 。
《大暑》
宋 · 曾几
赤 日 几 时 过 , 清 风 无 处 寻 。
经 书 聊 枕 籍 , 瓜 李 漫 浮 沉 。
兰 若 静 复 静 , 茅 茨 深 又 深 。
炎 蒸 乃 如 许 , 那 更 惜 分 阴 。
《大暑六月中》
唐 · 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日指南
夏日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袭来。稍不注意就被中暑盯上了,让我们来看看本期的夏日清凉指南,享受愉快的夏天吧!
1.穿着宽松透气:幼儿每天动来动去,出汗多,易中暑。需选择棉质、麻质等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类衣物。
2.膳食营养:在炎热的夏天,幼儿的食欲变差,所以,要注意幼儿的营养摄入,多吃清淡可口的食物和应季新鲜水果,可提高幼儿的抵抗力,有效预防中暑。
3.适量运动:三伏天是出汗的时间,不要一直待在空调房不出门,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湿气。
4.预防溺水:炎炎夏日,游泳戏水是最受欢迎的活动选择,但是小朋友们一定要去配置有符合资格救生员的规范游泳场所,并且要在成年人的陪同下才能玩水哦!
大暑虽热,但美好从不缺席,蝉鸣喧嚣,浮瓜沉李,以一颗悠然之心迎接每一个清风徐来的瞬间。愿你在这滚烫的时光里,收获“暑”不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