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之窗】科学控糖不焦虑|万婴城东幼儿园保健医教你守护孩子“甜蜜健康”
导语
“孩子一点糖都不能碰!”“吃糖会蛀牙、会多动!”……关于孩子吃糖的话题,家长们的态度往往两极分化。其实,糖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科学把控。万婴城东幼儿园保健医,今天带您读懂孩子与糖的“健康密码”。

糖≠敌人:缺糖危害不可忽视



大脑发育需要糖
葡萄糖是大脑唯一直接能量来源,学龄前儿童大脑活跃度高,适当糖分可维持专注力和认知功能。

低血糖风险
过度控糖可能导致孩子头晕、乏力,甚至影响情绪稳定(如易怒、哭闹)。

合理摄入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儿童每日“游离糖”(如蔗糖、蜂蜜、果汁)摄入量应<总能量10%(约15-20克),最佳控制在5%以下。

过量吃糖:这些隐患家长要警惕




健康风险
龋齿:糖与口腔细菌作用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肥胖代谢问题:过量糖转化为脂肪,增加未来糖尿病、脂肪肝风险。营养失衡:糖分饱腹感强,影响正餐摄入,导致钙、维生素等缺乏。

行为与情绪影响
短期血糖波动易引发兴奋、注意力分散;长期高糖饮食可能降低自控力。

科学吃糖“四步走”



学会看“隐藏糖”
警惕“隐形糖陷阱”:风味酸奶(约10g/杯)、果汁饮料(25g/瓶)、饼干糕点(3-5g/块)。选购技巧:配料表前三位含“白砂糖、果葡糖浆”的食品慎选,优先选择“无添加糖”或低糖款。

定时定量控节奏
吃糖时间放在正餐后,减少口腔残留;避免睡前、餐前1小时吃糖。单日总量参考:2-3块小方糖(约5g)或1小把水果干(无添加)。

天然替代更健康
用水果(如香蕉、苹果)、无糖酸奶、坚果替代糖果、巧克力。自制“健康甜点”:南瓜燕麦饼、红枣山药糕(少糖或无糖配方)。

家庭习惯共培养
家长减少含糖饮料、零食摄入,避免孩子模仿;家中不囤积高糖零食。吃糖后及时漱口,幼儿园与家庭同步引导刷牙习惯。


给家长的实用问答
Q:孩子总闹着要吃糖怎么办?
不妖魔化糖,用游戏引导:“每天吃糖时间到啦,你来选一颗吧!”(控制主动权);用绘本故事讲解糖与牙齿的关系。
Q:孩子已经蛀牙,还能吃糖吗?
及时就医治疗,选择木糖醇类糖果(不产酸),并加强口腔清洁。
糖的“甜蜜”与健康并非对立题。掌握科学方法,让孩子既能享受快乐,又能拥有强健体魄。万婴城东幼儿园也将持续开展“健康零食日”“护牙小课堂”等活动,与家长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每一步!

编辑:幼儿园编辑组
一审:吴沙
二审:何婷
三审:范丹华


公众号丨孩子们那点有趣的事
视频号丨万婴城东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