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近期广东、云南等省登革热疫情高发,特别是暑假即将来临,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确保师生和您及家庭成员的健康,请家长们高度重视有关防控登革热的知识与措施,做好家庭内外的卫生清理,防止孳生蚊虫,外出做好防蚊措施,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报告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孩子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工作。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随着天气持续高热,降雨及出入境频繁,今年我国南方城市,登革热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伊蚊,又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之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我国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登革热传播源及传播途径
1登革热传播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期,可使叮咬伊蚊受感染。
2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3登革热的症状
1.热:登革热的首发症状多为突然高热,可伴畏寒,24h内体温可达40℃。通常持续3~7天可降至正常。
2.痛:感到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与骨关节痛,全身乏力。
3.红:可能出现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4.疹: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5.其他: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或粘膜出血、注射部位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衄等。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
防蚊灭蚊
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建议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适时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杀灭成蚊。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
日常防蚊'九字诀”
1.清积水 换: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每3~5天换水一次)。 清:及时清理饮水机、花盆底托等积水(每3~5天清理一次)。 翻:闲置、废弃容器需清除或翻倒过来。 养:水缸、鱼缸等适时放养鱼类(每周清洗1次)。❤注意:清积水时发现有蚊幼虫孳生的,不要倒在下水道中,可就近倒在干燥的平地上。 2.清垃圾 室内保持通风,避免潮湿。 常打扫,保持家中干净卫生。 3. 做防护 装: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灭: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
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项
尽量不带孩子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若在登革热流行区,尽可能穿浅色长袖长裤,使用驱避剂避免蚊虫叮咬,选择有完善防蚊设备的宾馆入住。
到过登革热流行地区的,在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向医生说明相关情况。
全社会共同努力清除蚊虫孳生地是最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手段,让我们共同携手,家庭、学校联合,共创一个适合学生健康成长、温馨快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