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预”见夏季
健康“童”行
蝉鸣声声,夏日炎炎!
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
细菌和病毒也进入了活跃期。
孩子们活泼好动,
但免疫系统仍在发育,
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为了守护孩子们的健康,
让孩子们拥有
一个安全、快乐的夏天,
幼儿园特别整理了这份
夏季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指南。
让我们携手,共同为孩子们
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手足口病

由多种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EV71型病毒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
一、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床上用品等,或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粪便或被污染的水源传播。出步伐,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三、预防措施
1.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V-71疫苗)能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这也是目前最有效预防孩子感染手足口病的方式之一。
2.避免接触患儿
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亨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又感染。
3.勤洗手
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建议在饭前,便后,宝宝在外游玩回家后都要洗手,并且要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哦!
4.清洁消毒
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避免去人流密集场所
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夏秋季,6岁以下的宝宝最容易中招感染。

{ 一、主要症状 }

一般起病比较急,宝宝可能突发高热,体温可能达到38℃-40℃,大约2-4日后体温下降;随后宝宝的口腔和咽喉中会出现灰白色疱疹或溃疡,并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流口水、四肢痛等等。

{ 二、传播途径 }

1密切接触:接触其他患儿的口鼻分泌物、皮肤黏膜疱疹的水泡液。
2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
3消化道传播:饮用/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

{ 三、预防措施 }

1.日常防护
出行可佩戴口罩,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
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含氯消毒液或高温煮沸);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少去人群密集处;
2.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
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对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交叉保护);
3.家庭隔离
若家中已有患儿,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处理呕吐物时戴手套。


{ 共筑健康防线! }






-
-
-
-
如果幼儿有不舒服的状况,请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若医院确诊幼儿为疑似传染病时,请配合幼儿园工作立即和班级教师联系。
2.按照医生要求对孩子进行隔离治疗,返园须持正规医院开具的健康返园证明,无任何症状后入学,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孩子)。
3.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希望家长多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便于班级教师了解幼儿情况,共同给孩子以身心关爱。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让我们家园携手,
共同学习科学的防病知识,
落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见夏季潜在风险,
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让这个夏天充满阳光与欢笑!
END
编辑|澳海澜庭宣传部
一审| 柳黎
二审| 唐子琳
终审| 贺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