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分离焦虑”
2. 为什么会有“分离焦虑”
3. 缓解入园焦虑的解决策略
开学季
孩子们来到幼儿园
在这个阶段
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情感起伏
其中
“分离焦虑”是孩子
进入幼儿园时
常常会遇到的挑战之一
而这一过程
恰恰是建立孩子情感独立的过程
也是我们作为家长
理解、关爱和引导他们的机会
万婴凯恩藏珑幼儿园收集、整理了一些方法
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一些帮助
让大家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分离焦虑?👇
概念界定:“分离焦虑”是什么?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于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
幼儿的独立成长是在一系列分离中逐步完成的。人生的第一步分离是出生时与母亲的肉体分离,成为一个生理意义上的独立个体;第二步分离是与重要他人的心理与情感分离,即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与他人不同的心理与情感存在,获得心理与情感意义上的独立体验;第三步分离是精神意义上的分离,即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特精神世界的存在。从个体化视角看,我们需要理解分离与成长的关系,以更好地支持幼儿在分离中成长。
入园适应是幼儿离开家庭步入幼儿园,并逐步适应幼儿园环境与生活的过程。这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幼儿的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同步进行的,成长既是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走向独立的过程,个体化是社会化的前提与基础。此处的个体化是指幼儿在心理上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并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
而分离焦虑不仅仅发生在孩子第一次入园时,在离开幼儿园一段时间后,例如暑假、寒假过后孩子再次进入到“熟悉的环境”中也会产生二次分离焦虑的反应。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幼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01阶段一:反抗阶段
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入园前3天,孩子会哭闹、反抗是由于以下三点:
1. 为了让父母能够心软,把自己带回家。
2. 由于环境太陌生,孩子有些害怕,想逃离。
3. 幼儿园每日生活基本固定,孩子个人行动受限,不习惯这样的方式。
02阶段二:失望阶段
仍然哭闹,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逐渐减少。
这个阶段通常会出现在入园后3-7天
经过了3天的新环境适应和新老师新同学的认识,孩子已经不再强烈抵抗,他开始对学校的一日生活流程熟悉起来,知道吃完早餐要去上厕所,上完厕所要上课,放学后爸爸妈妈一定会来接自己,他开始对学校产生了安全感,在一段时间后便会被幼儿园丰富的生活及课程所吸引。
03阶段三:超脱阶段
孩子逐渐接受外人的照顾,开始正常的活动。
这个阶段就已经标志着孩子们已经顺利渡过了分离焦虑期。
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经验发现,95%的孩子分离焦虑期会持续约1-2周,时间的长短同时也会跟个人适应能力、独立性、父母引导息息相关。
除了哭闹、反抗,有些幼儿也会出现回家吃很多、晚上做噩梦、生病等情况,其实,孩子在分离焦虑期最缺乏的是安全感,当孩子在家里吃到熟悉的饭菜时,他会感受到慢慢的安全感,即使不算太饿也会多吃一些,就像成年人离家久了也会非常想怀念家里的饭菜。到了晚上,孩子会想起白天的事情,就容易做噩梦,但这种情况会在适应幼儿园环境后很快得到缓解。而孩子刚入园前期情绪不好时,免疫力会下降,容易生病。


其次,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分析造成分离焦虑的原因,才能更好地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帮助孩子更快融入幼儿园生活。
01
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有“分离焦虑”?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童年期他们将面临两次挑战,一次是从家庭到幼儿园,一次是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家庭到幼儿园的挑战主要是在于个体养育和集体养育的差异上。
从家庭中到幼儿园,孩子面临的陌生焦虑其实是对幼儿园跟家庭的生活习惯、环境变化、关系改变、要求变化等等都感到陌生,而不仅仅是一般人认为的对集体环境中的陌生人产生焦虑。
1►
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有的幼儿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有的幼儿则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据调查,一些幼儿就是因为怕在幼儿园睡中午觉而不愿意来园。因此,在入园之初,幼儿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儿园的饮食和饮水也和家中不同。一些幼儿在家中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到幼儿园后不愿意进食一些食物。而有的幼儿则在家中从来不喝纯净水,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饮水都是纯净水等。
2►
成人与幼儿的关系
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这和幼儿在家中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如许多幼儿在家中睡觉时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儿园则需独自入睡,幼儿在入园之初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此外幼儿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如如何获得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怀,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3►
陌生的活动室环境
当幼儿初次踏入活动室时,活动室的环境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鲜的。无论是桌椅的摆放还是盥洗室的设备等都与家中不同。这在使幼儿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儿在家中大便时使用坐式的尿盆或者蹲式的,而幼儿园则是抽水马桶,幼儿就感到不适应而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4►
要求的提高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上床睡觉、能控制大小便、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这些要求都可能使幼儿感到一种挑战和压力。
进入集体后孩子要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些规则,而不是像在家里一样随心所欲,家里人都顺着TA来。那么这个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惯例是一样的,孩子的陌生焦虑可能就少了很多。
02
解决策略:
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试试这样做
面对新学期,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父母也不用太紧张。很多父母一见到孩子哭闹着不愿上学,自己就产生了情绪,开始焦虑,但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正确的做法应是先安抚孩子,避免给孩子传递负面信息,接纳他此刻的情绪,不要试图欺骗他,尝试和孩子达成共识,告诉孩子这次的分离式短暂的,并约定好来接他的时间,与此同时也要与班主任积极沟通以此了解孩子在园状态。
万婴凯恩藏珑幼儿园有以下的几点小建议,给到各位家长:
1、和孩子建立一个告别仪式,每次和孩子分开时都遵循这个仪式。这种仪式最好从日常小事入手,让它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在家要出门买东西,那么可以在分开前亲亲孩子的额头或者给孩子一个拥抱,并且告诉孩子自己去哪,以及什么时候回来,然后按照约定时间出现在孩子面前。
2、提前跟孩子做好心理沟通,鼓励孩子在家独立做事情,提前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告诉孩子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告诉老师孩子的喜好、性格,可带上喜欢的物品。
4、放平心态,不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要知道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最敏感,所以在送孩子入园时,请保持平静和安心,减少对孩子的叮嘱,相信幼儿园老师的专业能力。在和孩子说再见时也要坚定而欢快,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放心的。
5、提前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环境,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中玩一玩,感受幼儿园的氛围。也可以通过绘本来让孩子对老师有一个概念,让孩子知道老师是一个非常可亲可信任的对象,会在幼儿园照顾和保护小朋友。
6、跟班主任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当日的在园情况。协同教师做好入园适应期的学习支持,帮助幼儿建立对老师与同伴的信任,建立对班级与幼儿园的归属感,积极适应幼儿园生活。
7、每天给予孩子鼓励,肯定孩子每日的进步。比如每天接孩子放学时,和孩子碰拳击掌,给孩子加油打气。在孩子入园一周、一个月、半年时,给孩子准备小蛋糕或者一份小礼物,让宝贝感到成长是一件快乐且骄傲的事。
8、放学后与孩子保持2小时以上的高质量陪伴。
9、入园请坚持,不要上上停停。如果没有出现特殊的身体不适或心理状况,还是建议坚持送孩子上学。
面对“分离焦虑”家长必须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中,本身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分离,请各位家长理性对待。
孩子上幼儿园,有的父母、长辈也会感到一系列的失落、茫然和沮丧,也会有分离焦虑,而且这种焦虑很容易影响并强化孩子的焦虑情绪。我们理解:想做一个完完全全放下焦虑,100%放松的父母,是一个美好的向往。 父母在面对和处理情绪问题比如分离焦虑时,不要一味的干着急,冷静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再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也为孩子在处理情绪方面做了好的榜样,让孩子幼儿园中独立快乐的生活。


万婴凯恩藏珑幼儿园温馨提醒您:
入园的第一周
是孩子非常重要的适应期,
如果父母和老师配合得当,
孩子的焦虑情绪会自然消失哦。
其实,在为人父母这条路上,
谁都不可能永远做到满分,
不确定什么时候,
焦虑就会冒出来。
焦虑的存在既然不可避免,
我们就一起勇敢地面对和克服,
让育儿路上更轻松自在一些。
相信在万婴幼儿园和家长的
一致努力和配合下,
小朋友们都能
顺利、平稳地渡过“开学季”!

编辑:陈佳丽
一审:徐丹
二审:张卫平
三审:张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