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华录》看教育:孙三娘为儿子无私付出,为何被狠心抛弃
原创2022/7/12万婴幼儿园

最近爆火的电视剧《梦华录》,

你看了吗?

上线第一周,

就有30万人在豆瓣打出8.8的高分。

云图片

“一城宋韵半城水,梦华飘逸伴汴京”

紧凑的剧情 ,美轮美奂的布景 ,

雅致的宋风宋韵文化味,

令人赏心悦目。

云图片

云图片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今天,

万婴想和您来聊聊

剧里女性角色中

唯一有娃的孙三娘,

她对儿子的教育方式

及其所带来的一些启发和反思

1

关于孙三娘的故事

孙三娘是个命苦的女人。她是杀猪匠的女儿,傅新贵娶她的时候穷得连聘礼钱都出不起,是她天天替人杀猪,一枚铜钱一枚铜钱的攒,攒了两年才凑足了一贯钱。这一贯钱她全部拿给傅新贵,这才凑足了他做生意的本钱。后来却发现丈夫不过是赌徒。

云图片

孙三娘此生的愿望不过是家庭和美,儿子子方能好好读书,将来可以考取功名,高中进士当当官,那么她也可以凤冠霞帔风光的当诰命夫人。

但事与愿违,子方不是读书的料,孙三娘恨铁不成钢动手教训儿子,却总被丈夫拦住。后来,子方被父亲教唆,要过继给同宗族的寡妇陶氏。

儿子说:“宁愿认陶氏当娘也不要她这个亲生母亲”。比起丈夫的背叛和抛弃,儿子的态度更是让她痛不欲生,绝望到投河自尽。

被赵盼儿所救后,孙三娘慢慢找到了自己,携手勇闯汴京,之后成为了永安楼的主厨,她厨艺精湛,手巧心灵,馔美刀快,并与儿子和解,收获美好良缘。

2

孙三娘的育儿观念:

棍棒底下出人才

《梦华录》的一开始,出现了冤家母子孙三娘和儿子傅子方,你追我赶的一幕。

两人但凡相遇就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孙三娘她的教育方法非常粗暴。看到傅子方忽视学业就大声斥骂,没有想过教育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傅子方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每一次露面不是被孙三娘追逐着棒打,就是被她嘶声着吼骂。

云图片

云图片

丈夫移情别恋,想要休掉三娘。众人压着她,强迫用武力逼其在和离书上签字画押,她也宁死不从,坚决不和离。孙三娘伤心欲绝,跑过去一把抱住了儿子,可儿子却狠狠地推开了她只因为子方也同意和离,愿意跟着小三,不愿认她,她才心灰意冷地同意离婚。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他的一句:恨自己的母亲,讨厌她太严厉,平日只会打骂父子。

字字诛心,狠狠地扇在要强的母亲脸上。

孙三娘悲痛欲绝地说出:

“我难产了两日才生下来的儿子,穷的时候,我宁愿自己饿晕过去,我也不能断了他一口粮的儿子,他说他不要我。”

云图片

可悲吗?可悲!

却也无比真实,

像极了在日常生活里那些“费力不讨好”

“付出得不到回报”的

可怜妈妈。

云图片

孩子被打是因为他有错吗?

是我们的心中藏着烦躁与愤怒!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大量研究表明,暴力侵害对于儿童心灵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频繁的打骂、体罚甚至可能造成人格的缺陷、性格的扭曲。教育孩子,比“棍棒”更好的方式有的是,打骂则是懒惰、不负责的表现。尽管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家长都做到完美,但无论如何,砸向孩子的拳头都不应成为爱的一种方式,拳脚相加也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还要认识到,打不打孩子,不只是私事,还关乎树立怎样的家庭教育理念、构建怎样的家庭关系等社会课题,容不得马虎。

打孩子是父母无能的最后手段。

云图片

3

孙三娘的育儿观念:

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孙三娘在剧中经常说一句话:“我还等着他(儿子子方)给我挣一副凤冠霞帔回来!”

云图片

云图片

孙三娘本是钱塘屠夫之女,她寄希望于儿子,希望儿子也能考中进士,帮助自己摆脱商贾的身份。

其实,孙三娘让孩子好好读书的初心是好的。

宋代商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重农抑商的观念是没有改变的,这也就决定了商人在宋朝依然是一个非常卑贱的职业。孙三娘是商人,身为“士农工商”末席,亲历过种种歧视,所以不愿意让自己最爱的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

孙三娘想教育儿子好好读书,但并没能采取让他乐于接受的方式更多的是把自己的理想、愿望强加在儿子身上,导致儿子讨厌她。

儿子丝毫不在乎孙三娘的付出,觉得他妈妈只是想享儿子的清福,梦想做个诰命夫人,爱慕虚荣!

云图片

云图片

出发点虽好,但父母的理想不完全等于孩子的理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李小萌在《你好,小孩》里讲到,我们要做孩子的副驾驶,帮孩子看路,在旁边做个教练。但是真正掌握方向盘开车的,应该是孩子本人。

为人父母的责任之一,是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天赋和潜能,而非把父母一厢情愿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不是人格的延伸。血脉的联结与两个独立个体的人生意义没有直接关系,孩子没有义务承担父母的人生价值。

孩子是人,是富有个性的人。每个孩子生下来之后,所接触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行为环境都不相同,致使其兴趣爱好走向也呈现出种种不同。家长的强行塑造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科学的。

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愿望与理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修正培养目标的过程。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教育心态。

云图片

有人说:

父母的爱,

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

而被辜负的人,

却永远无怨无悔。

孙三娘教子的案例,

带给我们许多育儿启发,

值得深思。

万婴也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育儿路上充满酸甜苦辣,

万婴与您共成长!